7月23日马来西亚衍生品交易所的电子屏上,CPO主力合约的日K线实体最终收于4442林吉特,这是自今年3月印尼出口政策调整以来,棕榈油价格首次跌破被视作"牛熊分界线"的4450关口。交易大厅的空气突然凝固——这个被20日均线、斐波那契38.2%回撤位以及2021年震荡中枢三重技术指标共同锚定的关键价位,此刻正承受着空头部队的饱和式攻击。
分时图上演绎着惊心动魄的攻防战:早盘多头在4468位置构筑第一道防线,5分钟内3000手买单将价格托举至4485,这波教科书式的"假突破"成功诱使跟风盘进场。但午盘后风云突变,新加坡某大宗商品基金突然抛出8000手空单,相当于当日成交量的12%,价格瞬间击穿4470心理关口。
值得注意的是,在4440-4450区间持续出现"钓鱼单"现象——每当价格触及4445,总有神秘资金挂出500-800手买单,却在成交前2秒突然撤单,这种典型的"诱多陷阱"导致止损盘连环触发。
技术派交易员开始重新审视图表语言:MACD柱状体在零轴下方持续扩张,RSI指标却出现底背离信号;布林带下轨以每日15个点的速度下移,但持仓量数据显示空头主力正在4440附近分批平仓。这种矛盾的技术组合,恰似热带暴雨前的闷热——市场在等待某个决定性变量的出现。
当技术面陷入混沌时,基本面的天平正在发生微妙倾斜。MPOB最新报告显示,马来西亚7月末棕榈油库存攀升至189万吨,这是连续第三个月超出市场预期。更令多头不安的是,库存消费比已升至9.2周,逼近2020年疫情冲击时的危险阈值。在柔佛州的压榨厂,鲜果串收购价跌至420林吉特/吨,种植园主们开始讨论提前进行季节性减产的可能性。
但市场的另一面暗流涌动:印尼能源部突然宣布B35生物柴油强制掺混政策将提前至9月实施,这相当于每年新增250万吨的棕榈油消费需求。更耐人寻味的是,马来西亚大宗商品部长在价格破位当日紧急约见五大种植园集团负责人,被外界解读为政策干预的前兆。芝加哥某对冲基金的能源交易主管透露:"我们在4440下方埋设了2万手看涨期权,赌的就是东南亚国家不可能容忍油棕榈价格跌破种植成本线。
这场多空博弈的本质,是产业周期与金融资本的时间差对决。现货贸易商注意到,尽管期货价格破位,但近月合约较远月合约的贴水幅度收窄至15林吉特,暗示现货市场并未出现恐慌性抛售。广东某油脂企业采购总监坦言:"我们正在执行'越跌越买'策略,4400以下的价格已经覆盖船运保费和汇率风险。
"当技术派纠结于是否要"破位追空"时,产业资本正在悄悄构筑新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