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预期引爆市场狂欢——亚太股市为何集体“疯涨”?
“美联储年内至少降息两次!”——这一预期在过去一个月内迅速成为全球资本市场的共识。随着美国通胀数据连续三个月降温,CME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市场对9月降息的概率预测已飙升至80%以上。而这一信号,直接点燃了亚太股市的做多热情。
6月12日,日经225指数盘中突破41000点大关,刷新历史新高;韩国KOSPI指数单周暴涨5.2%,创下2021年以来最大涨幅;台股加权指数更是一举突破22000点,科技股龙头台积电市值突破8000亿美元,跻身全球前十大上市公司。甚至连长期低迷的港股恒生指数,也在腾讯、美团等科技股带动下单日大涨3%。
“这不是偶然,而是全球资本对利率拐点的提前定价。”摩根士丹利亚洲首席策略师JamesLord在最新报告中指出,亚太股市的上涨逻辑非常清晰:美元走弱预期下,外资加速回流新兴市场;区域内央行(如韩国、印度)已释放跟随降息信号,企业融资成本下降将直接提振盈利预期。
细看这轮上涨的主力军,半导体与AI产业链公司堪称“扛旗者”。台积电在宣布2纳米制程将于2025年量产后,股价单月涨幅超20%;韩国三星电子凭借HBM3E高带宽内存芯片订单,市值重回500万亿韩元;日本东京电子则因逻辑芯片设备需求激增,股价年内涨幅达45%。
“科技股的爆发,本质上是降息周期与产业周期的共振。”野村证券科技行业分析师陈敏分析称,美联储降息将降低科技企业的债务成本,而AI革命带来的资本开支浪潮(如数据中心建设、芯片代工需求)又提供了长期增长故事,“双重利好下,资金自然疯狂涌入硬科技赛道”。
市场的狂热情绪甚至蔓延至散户群体。日本散户投资者6月通过保证金账户买入股票的金额达到4.3万亿日元,创下2006年有记录以来新高;韩国券商数据显示,个人投资者占KOSPI交易量的比例攀升至78%;台湾地区更出现“全民疯台积电”现象,零股交易单日成交额突破15亿新台币。
“这可能是最后的狂欢,也可能是新周期的起点。”高盛亚太交易主管张凯文警告称,当前市场隐含的降息预期已过于激进,若美联储推迟行动或通胀数据反弹,股市可能出现剧烈震荡。但短期内,资金洪流仍将主导市场方向。
资金成本下降:企业贷款利息支出减少,直接增厚利润空间。以韩国为例,若基准利率从3.5%降至2.5%,三星电子每年可节省约1.2万亿韩元财务成本。估值模型切换:无风险利率(通常以国债收益率为锚)下降,推高股票贴现价值。当前日股PE(市盈率)仍低于15倍,远低于美股标普500指数的23倍,吸引外资持续加仓。
汇率套利机会:美元走弱预期下,国际资本借入低息美元,买入高息货币资产。日元兑美元汇率从160反弹至157后,对冲基金对日股的净多头头寸增加40%。
政策变数:欧洲央行虽已启动降息,但美联储可能因就业数据强劲而推迟行动。若9月不降息,当前估值体系将面临重估压力。地缘政治:台海局势、朝鲜半岛紧张关系可能突然冲击市场,6月11日台股就因解放军环台军演一度下跌2%。业绩考验:半导体行业库存去化尚未完成,台积电二季度营收仅增长11%,低于市场预期的15%,过度乐观的盈利预测可能被证伪。
高股息防御板块:公用事业、电信运营商等现金流稳定的行业,在利率下行周期中更具吸引力。例如日本NTTDocomo股息率达4.2%,远超10年期国债收益率。AI基础设施核心资产:数据中心REITs、芯片设备制造商受益于AI资本开支浪潮。
东京证券交易所的半导体设备指数年内涨幅已达38%。消费复苏预期差:若降息刺激内需回升,韩国化妆品(如爱茉莉太平洋)、日本汽车(如丰田)可能迎来估值修复。
“现在不是闭眼买入的时候,而是需要更精细的择股。”瑞银财富管理亚太区主管陈敏杰建议,投资者应关注ROE(净资产收益率)持续高于15%、负债率低于行业平均的优质公司,同时利用期权工具对冲市场波动风险。
回顾历史,1999年美联储暂停加息后,亚太科技股在6个月内平均上涨120%,但随后的互联网泡沫破裂让多数股票跌去80%;2019年的降息周期中,提前布局消费电子的投资者则获得超额收益。“这次不一样?或许只是细节不同,但人性永远相似。”摩根大通在报告中如是总结。
结语:降息预期下的股市狂欢,既是资本对未来的投票,也是对人性的考验。当日本散户高喊“日经冲上50000点”,韩国大妈排队开户买ETF时,理性投资者更需要一份清醒:盛宴终会散场,唯有价值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