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全球棕榈油市场进入传统生产旺季。东南亚主产国印尼和马来西亚的棕榈果采摘量显著回升,叠加前期积压的港口库存逐步释放,市场供应端压力凸显。据卓创资讯监测数据显示,截至9月中旬,印尼棕榈油库存已攀升至480万吨,较上月增长8.2%,马来西亚库存亦突破200万吨关口。
供应宽松背景下,国际棕榈油期货价格承压下行,BMD毛棕榈油主力合约月内跌幅达6.3%,直接拖累国内现货市场报价。
国内方面,9月棕榈油进口到港量维持高位,华东、华南主要港口库存总量突破65万吨,创年内新高。需求端却呈现“旺季不旺”特征:受高温天气消退影响,食品加工企业补库节奏放缓,而餐饮行业因消费复苏乏力,采购量同比下滑12%。供需错配导致贸易商降价去库意愿增强,现货价格一度跌破7500元/吨关键支撑位。
9月国际原油市场剧烈震荡,布伦特原油价格在90-95美元/桶区间宽幅波动,直接影响生物柴油掺混经济性。作为棕榈油下游重要消费领域,印尼B35生物柴油政策执行力度成为市场关注焦点。尽管政府强制掺混比例维持高位,但原油价格回调导致棕榈油制生物柴油利润空间收窄,部分炼厂采购意愿转向更具价格优势的豆油,形成对棕榈油的替代压力。
与此南美大豆丰产预期强化,CBOT豆油期货价格持续走弱,与棕榈油价差扩大至150美元/吨以上。价差优势刺激印度、中国等主要进口国调整采购结构,进一步压制棕榈油需求。卓创资讯测算显示,9月全球棕榈油出口量环比下降9%,其中印度进口量同比锐减18%,反映出替代油脂的挤压效应。
面对价格下行压力,主产国政策干预预期升温。马来西亚政府宣布将9月毛棕榈油出口税维持在8%,并考虑重启B20生物柴油全国推广计划;印尼则计划增加国内棕榈油储备,以缓解库存压力。这些政策信号虽未立即扭转市场颓势,但为价格提供底部支撑。国内方面,中秋、国庆双节备货需求弱于预期,终端市场观望情绪浓厚,贸易商挺价信心不足,导致现货市场呈现“有价无市”特征。
当前赤道太平洋海温异常已满足厄尔尼诺事件形成条件,气象模型预测此次事件强度可能达到中等以上级别。历史数据显示,强厄尔尼诺通常导致东南亚地区降雨减少,进而影响油棕树单产。卓创资讯农业气象团队指出,马来西亚沙巴、沙捞越等主产区9月降雨量较常年均值减少30%,若干旱持续至10月,将直接影响2024年一季度产量。
市场对远期供应收紧的担忧,正逐步反映在期货合约的期限结构上,BMD远月合约已呈现升水格局。
印尼能源部最新表态称,计划在2024年将生物柴油掺混比例从B35提升至B40,此举预计新增棕榈油消费量约250万吨/年。考虑到印尼生物柴油产能已突破1600万千升,政策落地将直接消化国内过剩库存。欧盟可再生能源指令(REDIII)要求2030年交通运输领域可再生能源占比达29%,棕榈油制生物柴油虽受限于毁林风险认证,但经过ISCC认证的可持续棕榈油(CSPO)需求有望爆发,为高端棕榈油开辟新增长极。
经历三季度持续去库后,主要消费国库存已回归安全边际。印度溶剂萃取商协会(SEA)数据显示,8月末印度港口棕榈油库存降至49万吨,为近三年同期最低;中国主要港口库存预计在10月降至50万吨以下。随着四季度传统消费旺季来临,印度排灯节、中国春节备货需求将集中释放,叠加北半球冬季棕榈油熔点特性在食品加工领域的不可替代性,补库周期启动有望推动价格中枢上移。
美联储加息周期接近尾声,美元指数高位回落,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压力缓解。全球通胀压力缓和背景下,油脂板块的避险属性减弱,但棕榈油因其工业与食用双重属性,仍将吸引多策略资金关注。技术面显示,BMD棕榈油期货在3600林吉特/吨附近形成强支撑,基金净空头寸较8月峰值减少42%,市场做空动能显著衰减。
国内方面,稳增长政策加码有望提振餐饮消费,2023年四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预期回升至5.5%,为油脂需求注入增量动能。
结语:当前棕榈油市场的调整正是为后续行情蓄势。卓创资讯建议投资者关注10月MPOB月报产量数据、厄尔尼诺发展态势及主产国政策动向,把握库存周期与气候题材共振带来的结构性机会。